COD快速檢測測試包憑借操作簡便、無需專業設備的特點,成為現場水質監測的常用工具。但其內含的化學試劑穩定性較差,易受環境與操作影響發生變質,導致檢測結果失真。明確變質原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,是確保測試包有效發揮作用的關鍵。 一、測試包變質的常見原因 儲存環境不當是引發變質的主要因素。多數COD測試包中的氧化劑(如重鉻酸鉀)和顯色劑對溫度敏感,長期處于30℃以上環境中,會加速試劑分解,表現為氧化劑溶液顏色變淺、顯色劑失效。濕度超標(相對濕度>70%)則會導致固體試劑吸潮結塊,難以溶解,尤其在梅雨季節或南方潮濕地區,未密封的測試包更易受影響。此外,陽光直射會引發部分試劑的光化學反應,例如消解液中的有機物成分可能因光照發生氧化,降低其反應活性。 包裝密封性受損加速試劑失效。測試包的鋁塑包裝若出現微小破損,會導致空氣中的氧氣、二氧化碳進入,與試劑發生反應:氧化劑可能因氧化還原反應濃度降低,緩沖液則可能吸收二氧化碳導致pH值變化,影響反應條件。多次開啟后的測試包若未及時密封,殘留試劑會持續與空氣接觸,尤其在檢測高濃度樣品后,試劑殘留可能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,引發交叉污染。 試劑自身特性與配伍問題不可忽視。部分測試包中的試劑存在內在不穩定性,如亞鐵鹽類試劑易被氧化,存放時間超過保質期后,會出現溶液渾濁、顏色加深等現象。不同試劑的配伍禁忌也可能導致變質,例如某些還原性試劑與氧化性試劑若提前混合,會發生預反應,導致檢測時反應不完全。此外,劣質測試包可能因原料純度不足,含有雜質引發副反應,加速試劑失效。 操作不當引發的即時變質影響檢測效果。取樣時若將水樣中的污染物(如重金屬、強氧化劑)帶入試劑管,可能直接破壞試劑成分,例如含汞水樣會與顯色劑反應生成沉淀。檢測過程中若未按規定時間完成消解或比色,試劑可能因反應過度或不足發生性質改變,如消解時間過長會導致氧化劑過量消耗,使結果偏低。未用完的試劑若隨意混合存放,也可能引發化學反應,導致整包試劑報廢。 二、預防與解決變質的實用方案 優化儲存條件延長保質期。將未開封的測試包存放于陰涼干燥處,溫度控制在5-25℃,可放入密封盒并添加干燥劑(如硅膠)吸收水分。對于需冷藏的特殊試劑,取出后需恢復至室溫再開封,避免冷凝水進入包裝。按“先進先出”原則使用測試包,優先消耗臨近保質期的產品,開封后的測試包需在規定時間內用完(通常為1-2個月),剩余試劑需用封口夾密封,放入密封袋中單獨存放。 強化包裝保護與檢查。購買時選擇包裝完好、有防偽標識的正規產品,檢查鋁塑袋是否有破損、鼓包現象。使用前觀察試劑狀態:固體試劑應無結塊、顏色均一,液體試劑應澄清、無沉淀,若發現異常立即停用。對于多次使用的測試包,可分裝成單次用量密封保存,減少開封次數,降低污染風險。 規范操作流程減少人為變質。檢測前確認水樣是否適合測試包范圍,對含干擾物質的水樣需先預處理(如添加掩蔽劑),避免直接影響試劑。嚴格按說明書控制反應時間和溫度,消解完成后及時冷卻并進行比色,避免試劑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。操作時使用干凈的取樣工具,避免交叉污染,剩余試劑不可倒回原包裝,應按危廢處理規范丟棄。 變質后的應急處理與替代方案。若發現試劑輕微變質(如顯色變淺),可通過標準樣品驗證,若偏差在允許范圍可繼續使用,否則立即更換。批量變質時聯系廠家退換,保留購買憑證和變質試劑照片作為依據。應急情況下,可備用不同品牌或批次的測試包,當懷疑當前試劑變質時,用備用包進行平行檢測,對比結果一致性。 三、結語 COD快速檢測測試包的變質防控需貫穿“儲存-使用-處置”全流程,通過科學管理環境因素、規范操作行為,很大限度的降低了變質風險。對于用戶而言,了解試劑特性與變質表現,既能避免錯誤數據導致的決策失誤,又能提高測試包的使用效率,使其在應急監測、現場篩查中發揮應有的快速便捷優勢。
COD快速檢測測試包的變質原因及解決方案:http://www.tztygm.cn/newss-8888.html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