懸浮物快速測定儀作為監測水體中懸浮顆粒物含量的核心設備,廣泛應用于地表水監測、污水處理廠工藝調控、工業廢水排放篩查等場景。若儀器長期閑置(通常超過1個月),易因部件受潮、試劑變質、管路殘留雜質等出現性能衰減或故障,再次啟用前需通過系統性檢查、清潔、校準,確保儀器恢復正常檢測能力,避免因設備問題導致數據失真或檢測中斷。 一、啟用前的全面檢查 長期閑置后,首先需對儀器進行外觀與基礎功能檢查,消除外部損傷與潛在隱患,為后續操作奠定基礎。 1、外觀與部件完整性檢查 先檢查儀器外殼是否完好,重點查看檢測艙門、操作面板、采樣口等關鍵部位:若艙門密封墊老化、開裂或脫落,需及時更換,避免檢測時外界光線干擾或水樣泄漏;操作面板按鍵是否靈敏,顯示屏是否有花屏、黑屏或亮度異常,若按鍵無響應或顯示異常,需檢查內部線路連接,必要時聯系廠家維修。 再檢查核心配件是否齊全且完好:如采樣管路、比色皿、過濾膜(部分儀器配備)、專用取樣器等,確保管路無彎折、破裂,比色皿透光面無劃痕、污漬,過濾膜未受潮變質;若配件缺失或損壞,需補充同型號配件后再啟用,避免因配件不適配影響檢測。 2、供電系統與線路檢查 供電系統是儀器運行的基礎,需重點排查:若使用外接電源,檢查電源線是否有破損、老化,插頭與插座接觸是否牢固,電源適配器輸出是否穩定(可通過指示燈或萬用表輔助判斷),避免因供電不穩導致儀器啟動異常或損壞內部電路;若配備內置電池,需檢查電池電量,長期閑置易導致電池虧電,需先充電至滿電狀態,再測試電池供電是否正常,若充電后仍無法供電,需更換新電池。 同時檢查儀器內部線路(需在斷電狀態下打開外殼),查看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氧化,線路絕緣層是否破損,若有松動需重新緊固,氧化部位用酒精擦拭清潔,破損線路需更換,防止短路或接觸不良。 3、存儲環境與部件受潮檢查 長期閑置的存儲環境若潮濕,易導致儀器內部部件受潮、腐蝕:打開儀器外殼,檢查電路板、光學模塊(如光源、檢測器)、采樣泵等部件是否有霉斑、銹跡或水珠殘留,若發現受潮,用干燥的無塵布輕輕擦拭,再用吹風機冷風模式吹干(避免高溫損傷元件),必要時在儀器內部放置干燥劑,靜置24小時后再使用。 對于光學部件(如比色皿支架、光源鏡頭),需檢查是否因受潮導致透光率下降,可通過空白水樣測試,若吸光度異常,需用酒精棉片清潔光學表面,去除潮氣與雜質。 
二、核心部件清潔與維護 長期閑置時,采樣系統、檢測單元易殘留雜質或試劑,需針對性清潔與維護,恢復部件功能。 1、采樣系統徹底清潔 采樣管路與預處理模塊是清潔重點:先斷開管路連接,用壓縮空氣從采樣口一端吹入,清除管路內殘留的灰塵、懸浮物;再用清水反復沖洗管路,若管路內有頑固殘留(如之前檢測高濃度水樣后遺留的雜質),可注入中性清潔劑浸泡30分鐘,后用清水沖洗至無清潔劑殘留,最后用壓縮空氣吹干管路,防止水分殘留導致細菌滋生或管路腐蝕。 采樣泵需單獨維護:若為蠕動泵,檢查軟管是否老化、變硬,若軟管失去彈性或出現裂紋,需更換新軟管;若為潛水泵,拆解泵體清除葉輪上的雜質,為轉動部件添加專用潤滑油,確保泵體啟動順暢、轉速穩定;預處理模塊的濾網、過濾器需更換新的濾芯,避免舊濾芯堵塞或污染,影響水樣過濾效果。 2、檢測單元清潔與防護 檢測單元(如比色池、光學傳感器)的清潔需精細操作:比色池需用去離子水沖洗,去除殘留的水樣或試劑,若內壁有污漬,用軟毛刷蘸取少量酒精輕輕刷洗,后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,倒置晾干;光學傳感器(如濁度傳感器、吸光度檢測器)的探頭表面需用無塵軟布擦拭,去除灰塵與指紋,避免影響檢測信號,若探頭表面有劃痕或磨損,需評估是否影響檢測精度,必要時聯系廠家更換。 部分儀器的檢測單元配備校準池,需清潔校準池后注入空白水樣,檢查是否有漏水情況,若漏水需更換密封墊,確保檢測時水樣不會泄漏至儀器內部。 3、試劑與耗材更換 若儀器長期閑置前未清理殘留試劑,需更換所有過期或變質的試劑:檢查試劑瓶標簽,確認試劑是否在有效期內,若已過期或出現渾濁、沉淀、變色等變質現象,需徹底清理試劑瓶,更換新試劑;對于易揮發或易吸潮的試劑,需檢查包裝是否密封,未密封的試劑即使在有效期內也需更換,防止影響檢測反應。 耗材(如過濾膜、比色皿)若長期暴露在空氣中,易受潮或污染,需更換新的耗材,確保檢測過程中耗材無干擾;專用清潔工具(如軟毛刷、酒精棉片)也需檢查,確保清潔工具干凈、無雜質,避免清潔時二次污染部件。 三、功能校準與驗證 清潔維護后,需通過校準與驗證,確認儀器檢測精度符合要求,避免數據偏差。 1、空白校準與量程校準 空白校準是基礎:將清潔后的比色皿注入空白水樣(去離子水),放入檢測單元,在儀器操作界面選擇“空白校準”,待校準完成后,確認空白值在允許范圍內,若空白值過高,需重新清潔檢測單元或檢查光學部件是否異常。 量程校準需使用標準懸浮物溶液:按儀器說明書要求,將探頭或比色皿浸入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中,待檢測值穩定后,在操作界面輸入標準濃度值,完成量程校準;若儀器支持多量程校準,需按低、中、高濃度順序分別校準,確保不同濃度區間檢測精度均達標;校準過程中需保持環境溫度穩定,避免溫度驟變影響校準結果。 2、功能驗證與性能測試 校準后需通過實際水樣測試驗證儀器功能:選取已知濃度的標準水樣(或現場采集的代表性水樣),按正常檢測流程操作,記錄儀器檢測值,與標準濃度對比,若偏差在允許范圍內,說明儀器性能恢復正常;若偏差過大,需重新檢查清潔步驟是否到位、校準操作是否規范,必要時重復校準流程。 同時測試儀器的輔助功能:如數據存儲功能,檢測后查看數據是否能正常存儲與導出;報警功能,設置濃度閾值,注入超閾值的標準水樣,檢查是否能正常觸發報警;若儀器支持遠程傳輸,需測試數據上傳是否穩定,確保所有功能均能正常使用。 3、短期試運行與觀察 完成校準與驗證后,建議進行24小時短期試運行:按正常檢測頻率(如每小時檢測1次)操作儀器,觀察儀器運行狀態,記錄每次檢測值,檢查數據是否穩定、無明顯漂移;試運行期間注意觀察儀器是否有異響、發熱、漏水等異常情況,若出現異常需及時停機排查,待問題解決后再繼續使用,確保儀器長期運行的可靠性。 結語 懸浮物快速測定儀長期不使用后的啟用工作,核心是“全面檢查排除隱患、徹底清潔恢復功能、精準校準保障精度”。通過系統性操作,不僅能避免儀器因長期閑置出現故障,還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,確保再次投入使用后能穩定、準確地監測水體懸浮物濃度,為水質分析、工藝調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撐。日常使用中,若預計儀器將長期閑置,建議提前做好清潔、干燥處理,為后續啟用減少工作量。
懸浮物快速測定儀長期不使用后需做的工作:http://www.tztygm.cn/newss-9034.html |
|